序號 |
標準名稱 |
性質 |
制/修訂 |
起草單位 |
項目周期 |
1 |
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監測與評估技術規程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信息中心、國家海洋局戰略規劃與經濟司 |
1.5年 |
2 |
海洋主體功能區分區技術規程 |
HY/T |
修訂 |
國家海洋信息中心 |
1.5年 |
3 |
海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技術規程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、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、國家海洋信息中心、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、國家海洋局東海環境監測中心 |
1.5年 |
4 |
海洋微塑料監測技術規程 第1部分:總則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、華東師范大學 |
2年 |
5 |
海洋微塑料監測技術規程 第2部分:海水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、華東師范大學 |
2年 |
6 |
海洋微塑料監測技術規程 第3部分:海灘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、華東師范大學 |
2年 |
7 |
海洋微塑料監測技術規程 第4部分:沉積物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、華東師范大學 |
2年 |
8 |
海洋微塑料監測技術規程 第5部分:生物體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、華東師范大學 |
2年 |
9 |
海洋微塑料監測技術規程 第6部分:實驗室分析 傅里葉變換顯微紅外光譜法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、華東師范大學 |
2年 |
10 |
濱海旅游度假區環境評價指南 |
HY/T |
修訂 |
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、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 |
1.5年 |
11 |
海洋油氣區監測與評價技術導則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、國家海洋局北海監測中心 |
2年 |
12 |
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排海污染物檢驗技術規程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、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 |
1.5年 |
13 |
海灣水交換能力監測與評價技術規程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|
1.5年 |
14 |
魚類生物標志物海洋污染毒性效應監測技術規范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、廈門大學 |
2年 |
15 |
海水入侵監測與評價技術規程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、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|
2年 |
16 |
海洋致病菌微陣列基因芯片檢測方法 |
HY/T |
制定 |
浙江正力安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、寧波大學、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、大連海洋大學、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、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、復旦大學、上海海洋大學、浙江萬里學院 |
2年 |
17 |
抑食金球藻的qPCR檢測方法 |
HY/T |
制定 |
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、國家海洋局秦皇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 |
2年 |
18 |
感潮河段流量在線監測技術規程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、河海大學 |
2年 |
19 |
入海污染源在線監測技術規范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、國家海洋技術中心 |
1.5年 |
20 |
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全程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技術規范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、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、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、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 |
1.5年 |
21 |
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評估技術規程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|
3年 |
22 |
海洋環境在線監測數據傳輸與交換技術規范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、國家海洋局北海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 |
2年 |
23 |
海洋環境監測站位布設技術導則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、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、國家海洋局東海環境監測中心、國家海洋局南海環境監測中心 |
2年 |
24 |
海洋生態環境在線監控系統站位布設技術導則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、國家海洋局北海標準計量中心、國家海洋局東海環境監測中心、國家海洋局南海環境監測中心、國家海洋局南海標準計量中心、河北省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|
2年 |
25 |
船載海洋生態環境在線監測系統技術要求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技術中心、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、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 |
3年 |
26 |
海洋大氣干濕沉降中7種陰離子和5種陽離子的測定 離子色譜法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|
2年 |
27 |
海水中余氯的測定N,N-二乙基-1,4-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局溫州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、國家海洋局東海標準計量中心 |
1.5年 |
28 |
海洋沉積物重金屬分析前處理 全自動石墨體消解法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 |
1.5年 |
29 |
海洋沉積物中全氟辛烷磺酸基化合物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|
HY/T |
制定 |
福建省海洋環境與漁業資源監測中心 |
2年 |
30 |
封閉及半封閉海灣水體污染物理修復技術指南 |
HY/T |
制定 |
廈門大學、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|
2年 |
31 |
水下噪聲對海洋生物影響評價指南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|
2年 |
32 |
海藻源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檢測技術規范 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、青島海大生物集團公司、中國海洋大學、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、福建省德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|
2年 |
33 |
海洋環境中六溴環十二烷分析方法 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|
2年 |
34 |
基于地埋管網的紅樹林可持續保育工程技術指南 |
HY/T |
制定 |
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 |
2年 |
35 |
濱海濕地鳥類監測技術規程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、北京師范大學 |
2年 |
1 36 |
河口潮灘濕地堿蓬景觀生態工程構建技術規程 |
HY/T |
制定 |
大連海洋大學、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、盤錦市海洋水產研究所、沈陽市城建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|
2年 |
2 37 |
濱海濕地灘面沉積速率長期定位監測技術規程 |
HY/T |
制定 |
廈門大學、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|
2年 |
3 38 |
濱海濕地陸-氣界面溫室氣體(CO2、水汽和CH4)通量監測技術規程 |
HY/T |
制定 |
復旦大學、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|
1年 |
4 39 |
濱海濕地遙感調查技術規程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|
2年 |
5 40 |
濱海濕地溫室氣體排放評估技術指南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|
2年 |
41 |
填海項目竣工海域使用驗收測量規范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局南海調查技術中心、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|
2年 |
42 |
圍填海項目環境跟蹤監測與評價技術導則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、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 |
2年 |
43 |
海域衛星遙感動態監測技術規程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、海南省海域動態監管中心 |
2年 |
44 |
海籍調查規范 |
HY/T |
修訂 |
國家海洋信息中心、天津師范大學、國家海洋局海域綜合管理司 |
1年 |
45 |
國家海域動態監視監測管理系統數據分類與編碼標準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、廣東藍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|
2年 |
46 |
國家海域動態監視監測管理系統數據接口標準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、廣東藍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、東華軟件股份公司 |
2年 |
47 |
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災害風險排查技術規程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局海洋咨詢中心、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、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|
1.5年 |
48 |
全球導航衛星系統(GNSS)連續運行基準站與海洋觀測站并置建設規范 |
HY/T |
制定 |
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、地殼運動監測工程研究中心、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|
2年 |